周末的时候把李怡在matters.news 上连载的《失敗者回憶錄》看完,很可惜还没有完成便因为疾病原因于十月五日在台湾逝世,终年86岁。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让我感兴趣的是正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所经历的事、所接触的人。年轻时的他是一个左派的支持者,差点也成为了党员,到后来的立场转变也是他经历了种种事情后思考的结果。摘录一些作者关于一些人、一些事的观点。
民国时期
那时的作者还是小孩,对那个时候的记忆不是很深刻。他提到了北洋政府是一个“最自由、民主和法治的时代”,他没有提到这是相对于当时的那个统治区。
他并不认为汪精卫是一个卖国贼,他是一个富有精卫填海般的牺牲精神。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把汪精卫的号与精卫填海相关联是万万不可想象的。沦陷区在汪政府的治理下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在那时也出现了不少著名艺人。
投降後,汪精衛夫人陳璧君被判無期徒刑,她在法庭上說:「汪政權治下的地區,是中國的淪陷區,也就是日軍的佔領區,並無一寸之土,是由汪先生斷送的。淪陷區是淪陷了的土地,只有從敵人手中爭回權利,還有甚麼國可賣?」1950年,陳璧君在中共監獄中為汪精衛表心跡說:「假如說中共政權的建立,是為了為人民服務,那汪先生才是真為淪陷區哀哀無告的人民服務。」
香港的事情
作者的左倾思想是在香岛中学形成,那是一件中共领导的学校。在中英谈判前或者更早时,整个左派在香港都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没有上升通道,而那些坚持留在香港的人往往都有种坚持的信仰。
總的來說,左派學校的政治氣氛很濃,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思想教育。
六七暴动是香港辉煌时期的开始,麦理浩的市政革新和改革 以及ICAC 就是那时成立的。在这次暴动后,港英政府发现有超过60%的市民是站在政府这边,使得它更有动力去革新。
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從1967年末開始,只有這二三十年。短短時間,在良好管治和充分自由的空氣下,就創造出許多奇蹟,產生許多傳奇人物。在戴麟趾、麥理浩開始的大刀闊斧建設市政與革新中,最值得稱道、當時我也認為是最難得一件事,就是創立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成功,將香港締造成一個公平社會。
作者给了那时香港的自由与法治很高的赞誉,他所创办的报刊杂志,他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完全植基这时候的环境。
禁书的目标用户是来港陆客。作者也认为很多这些书都与事实不符,有杜撰的成分,对于陆客来说却就是显得十分有吸引力。
廉政公署不能查处国企高管,比如是廖承志的儿子,廖晖的贿赂是它倒下的开始。689在位是香港的民主法治断崖下降的开始。
接近权力的亢奋,尤其是绝对权力。这个话是作者对一些文化人和科学家的一些看法,当时香港的一些被统战的文化人在觐见过国家领袖后的立场和政治表态会发生180度的转变,以及一些建国后回归建设祖国的留学生。
香港的一些人
徐寿成,文汇报的创办人,在国民党治下和共产党治下都受过牢狱之灾。他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历,在国民党下坐牢后出来,身边的人都对他大加赞赏,视他为英雄。而在共产党做完牢出来后,众叛亲离,附上各种骂名。
特首。以前从来不知道董特首的第二个任期是没有完成的,而是辞职了,因为他有改革选举咨询制度的倾向。由曾荫权接棒,他被认为是最为香港着想的特首,可惜只做了两年,因为是承诺2017 要推行双普选。689被认为是一个傀儡,完全是一个流氓般的特首,在任期间香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导致了本土派的崛起。
黎智英。人称肥佬黎,原来不是自己在国内媒体看到的那样所谓的港独,正正相反,他是反对港独,对本土派都不支持,他是更支持香港要民主法治。李怡先生对他的评价是太过相信法治了。
自己作为一个广东人,会讲粤语,听港台流行曲,小时后可以看到本港台,翡翠台以及明珠台,长大后以为自己很了解香港。其实看到的那都是冰山下的一小点。